下载

东北师大人文学院:500余名返乡大学生志愿者投身抗疫

战疫   来源:彩练新闻

2021-01-29 20:36:24

字体大小: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面对疫情,东北师大人文学院500余名返乡大学生志愿者选择逆行,以青春名义投身抗疫第一线,以勇于担当的无私奉献精神,活跃在抗疫第一线,筑起了一道疫情防控的青春防线,书写着别样的精彩人生。

程禹博:坚守家乡战疫一线


“新青年,奔向前,家乡战疫守在一线。”社会福祉学院2017级程禹博的家乡是通化市,由于当地疫情形势严峻,本打算寒假出游的他,因疫情发生而被迫改变出行。


面对家乡通化市的疫情,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土生土长的通化人,他第一时间向通化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投送简历,成为了一名志愿者。而在此次抗疫行动中,他的父亲了解到通化疫情严重的情况时,第一时间加入到抗疫行动中,开展协助核酸检测、物资搬运、卡点执勤等工作,至今未归。


父亲的举动深深地感染着他,更坚定了做好抗疫志愿服务的信心。他所负责的民强社区为高风险地区,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困难多压力大。作为骨干志愿者,他的任务是完成整个民强社区的志愿者筹集、人员分工安排,以及协助医护人员进行两次核酸检测,同时还负责消杀、采买配送、卡点执勤以及社区居委会等日常工作。每天总是第一个到岗,最后一个离岗。他的一举一动时刻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志愿者。


“他总是把需要做的事情提前安排妥当,细心照顾着身边每一个人,让我们感到非常温暖”。这是和他一起服务的志愿者对他的评价。抗疫期间,程禹博利用网络、微信和电话等手段,召集自己的同学、朋友加入志愿服务组织,和他一起并肩抗疫。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共召集了300余名抗疫志愿者,每天都活跃在社区街道的抗疫一线。


在疫情期间,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十分困难。程禹博每天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顶着凛冽的寒风,奔波往返在各个服务区之间,统计当日各种信息资料直到深夜,每天休息三、四个小时已成为常态。长时间的劳累工作,使他在几年前就医治好的牙神经痛再次发作,程禹博咬牙坚持着。

张艺朦:岭城的“志愿红”


疫情期间,昔日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公主岭市,一夜之间按下了暂停键。


国际学院2018级商务英语专业张艺朦,家乡就在公主岭市。妈妈是一名医生,爸爸是一名机关人员。疫情一开始,全家人见面变成了一种奢望。她来到爸爸工作的地方,被眼前忙碌的情景震撼了。在她的眼里,以前的志愿者都是穿着红马甲,拿着小红旗和小喇叭,在马路上喊话。而她看到的是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紧张地抗运着各种物资,登记消杀,详细排查重点人员。时值寒冬,气温骤降。志愿者们两鬓结满霜花,护目镜上结了厚厚的冰霜,他们却依然在寒风里奔跑忙碌着。


张艺朦立即申请加入了社区志愿者队伍中,主要负责进出人员的登记、测温和全面消毒,分担社区的日常工作量。在得知城区有重点疫区返城人员的消息后,她主动参与到排查工作中,走遍了社区的每一个楼宇,挨家挨户询问和登记,爬了无数楼梯,敲开了无数道门。尽管身体很累,只要能排查出来一个重点地区返城人员,就能给家乡减少一分被感染的危险。她觉得,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由于工作需要,张艺朦被抽调到办公室,负责填报表格和接听电话。可她发现接听电话并不简单,面对年末迫切返乡人群的各种质疑,面对居民生活琐事的各种求助,都需要耐心解答各种不同的问题,还要正确掌握当时疫情变化和当地管控政策。这对于她来说,耐心和应变能力都是一种考验,成功解答每一个问题,都能为整个街道减轻一丝工作压力。


第一轮全民核酸检测时,全辖区6万多人口,每两个小时都要统计上报一次数据。她目不转睛的盯着电脑屏幕,手里不停地分类汇总统计,以保证按时上报不能出错,确保全市核酸检测数据准确无误。


“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在疫情面前,有责任有义务践行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也能为家乡疫情防控贡献一份力量而感到骄傲。”如今,张艺朦依然奋战在公主岭抗疫第一线,用最美的“志愿红”为岭城的疫情防控奉献着青春力量。


作者:解克兢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秋月   责编:韩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爆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爆料可关注微信:jlrbg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