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扶贫印记丨爱民村的昨天与今天

县域   来源:彩练新闻

2020-08-31 20:02:37

字体大小:


秋时节,天高云淡,秋风送爽。


村路旁,五颜六色的鲜花,枝繁叶茂的绿化树,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在阳光的映射下格外鲜艳;


果园里,高矮相间的李子树错落栽种,大大小小的果实压满枝头,可随意采摘,村民们吃在嘴里,甜在心上;

油坊内,机器轰鸣,填豆、压榨、过滤、灌装,一气呵成。自产豆油小有名气,在周边地区备受青睐;

场院中,村干部正忙着给大型农机设备检修,为即将到来的秋收做准备。


眼前的一切,一片祥和,生机勃勃。


这里是位于龙井市开山屯镇的爱民村。5年前,农民穷,环境脏。村民以务农为生,靠天吃饭,人均年收入不足国家贫困标准线,村里没有任何产业,村集体收入寥寥无几,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边境贫困村。


近年来,包保单位东北电力大学累计为爱民村投入扶贫资金近200万余元,贫困人口收入逐年增加,村民生活幸福感节节攀升,2019年全村整村脱贫,人均年收入已达国家脱贫线的5倍。


爱民村的蝶变源于脱贫攻坚。与第一书记王冠霖边走边聊,讲过去,谈现在,一幅生动的脱贫画面徐徐展开。

“扶贫贵在精准,输血不如造血。”王冠霖说,要摆脱贫困,归根结底,还是要立足实际发展产业,带动村民持续增收。东北电力大学校领导在深入走访、调研后,敲定了产业发展方向:成立农机合作社,建设笨榨豆油加工厂、光伏发电站等。

“秋收时把黄豆收割机租给农户,秋收后农户用黄豆抵租金,剩余黄豆可以直接进豆油厂加工成豆油,自用或出售。而光伏发电站的电能供豆油厂使用,解决了用电问题的同时,还降低了成本。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条生态、环保、高效的小型产业链。”王冠霖告诉记者,每年贫困户因此能得到700元分红,又解决了村里20多个就业岗位,近几年累计为村集体增收36万余元。


“扶贫,不仅要关心老百姓的钱袋子,更要关注健康,吃穿住行都不容忽视。”


以前村民们喝的都是地表水,如果连续下雨,水浑得根本没法喝。为此,驻村工作队协调当地水利部门为村里打深井、修水管。东北电力大学还组织化学工程学院水处理专业的专家教授专门为村里检测了水质。很快,村里家家户户都喝上了安全饮用水,困扰百姓多年的民生难题终于得到解决,村民们都纷纷竖起大拇指。

东北电力大学每年还拿出专项资金,派出校医院多名医生到村进行义诊送药,几年来累计为村民捐赠药品价值6万余元。


“多亏国家给我们派来驻村工作队,水浑给打井,有病帮看病,啥困难都能给解决,真好!”朴基哲今年70岁,身患多种慢性病,与双目失明的老伴共同生活,说起这几年的变化,不善表达的他,连夸党的政策好。

发展产业项目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同时,种植绿化带、安路灯、建门球场……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都在提速。


“脱贫攻坚四年多,就像又重新上了一次大学,在农村这个‘考场’上,在东北电力大学的大力帮扶和村民的有力支持下,我们经历了大考小考无数,虽难,但看到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再苦再累都值得。”王冠霖欣慰地说。

夕阳西下,记者在返程时不时回望,晚霞与灯光交相辉映,村内烟火升腾,如今的爱民村正以崭新的面貌在步入小康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石雷 马春雪   责编:邹宇迪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爆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爆料可关注微信:jlrbgv